Header Ads

ads 728x90

一本聖經的誕生――中文聖經的翻譯歷史


最早期的嘗試

關於中文聖經的翻譯歷史,最早的記載可追溯至唐朝,即主後七世紀中葉的景教時期。根據大秦景教流行的中國碑,唐太宗時(主後635年),大秦(敍利亞)傳教士阿羅本抵達中土長安。阿羅本為首位來華的基督教傳教士,屬涅斯多流派。阿羅本得太宗厚待,不但獲准「翻經建寺」翻譯經典,興建教堂),太宗更「問道禁闈」(於禁宮內問道);碑文又提到「舊法」(舊約)和「經留二十七部」新約二十七卷書),顯明阿羅本的確曾經嘗試翻譯一些聖經書卷章節惟通通失傳。

此後,元、明、清諸朝皆有翻譯聖經之舉。元朝有方濟會的翻譯,但不是譯成中文,卻是蒙古文。明朝有耶穌會的利瑪竇Matteo Ricci)來華傳道,據悉他也曾翻譯聖經。至清朝,先有巴黎外方傳教會的白日昇Jean Basset翻譯「大英博物館稿本」,此譯本差不多包括整部新約,現存於大英博物館;後來又有耶穌會的賀清泰(Louis De Poirot)翻譯「古新聖經」,現存在北京北堂圖書館。二者雖未對當代帶來大影響,但於後進者,包括馬禮遜,卻具相當的參考價值。

馬禮遜與《神天聖書》

由倫敦傳道會傳教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等翻譯的神天聖書》,普遍被視為第一本真正的中文新舊約全書。馬禮遜來華的首要任務就是學好中文,翻譯中文聖經。他於1807年抵達澳門。當時清廷對基督教並不友善,馬禮遜必須秘密工作,但他不怠慢,每天工作十多小時。1811年,使徒行傳率先譯好出版。其後米憐牧師William Milne加入,在兩人的努力下,第一本中文新約聖經於1814年完成並出版;1819年,整本聖經也翻譯成中文,並於1823年送馬六甲出版了。

《神天聖書》的出版,不但是中國教會發展的里程碑,也實際在國人生命中帶來改變。最明顯的兩個例子是幫忙印刷這聖經的工人蔡高以及梁發,兩人都因着與馬禮遜和米憐關係密切,加上在工作期間接觸到聖經而信主,並接受水禮。後來梁發從馬六甲回廣州,更受馬禮遜按立為第一名中國人牧師。

《神天聖書》連同馬禮遜其他出版如《華英字典》、文法研究、福音小冊子等,不但以中文表達基督教的全部教導,也幫助當時到中國傳教的西方宣教士學習中文,成為他們的重要資源。再者,後來翻譯中文聖經的人,也視馬禮遜所作的為根基。

值得留意,在馬禮遜同期,其實還有一個中文聖經的翻譯計劃在印度進行。這個計劃由英國宣教士馬殊曼Joshua Marshman帶領,全書於1822年完成並出版。就出版年份來看,馬殊曼的譯本較早,但是馬禮遜的譯本其實在1819年便譯好,而且是在中國境內進行,所以一般仍以馬禮遜的譯本為第一本基督教中文聖經。

和合本的孕育與誕生

在《神天聖書》翻譯好的整整一百年後,有另一個中文聖經譯本面世。這個譯本對普世華人教會發揮了鋪天蓋地式的影響力,其中多少經文金句,讓歷代華人基督徒背誦得朗朗上口使華人基督徒的屬靈生命能通過母語得着神話語的餵養。這個譯本,就是幾乎每個華人基督徒都讀過的和合本。

原來鴉片戰爭爆發後,中國宣教之門大開。各宗派本意一同重修聖經譯本,惟他們因神學問題而分歧,加上中國各省方言用語有異,結果不同的中文譯本湧現。及至1890年,英國聖經公會、美國聖經公會、蘇格蘭聖經公會及多個宗派和差會,決定以「和衷合作」的精神共同翻譯和出版一個譯本。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1919年,這個稱為「和合本」的譯本終於面世。

與之前翻譯的文言文聖經不同,和合本是中國第一個白話文譯本,相對淺白,推出之時剛好配合白話文運動,故廣受歡迎。

和合本的修訂

和合本出版後沒多久,中國局勢越發嚴峻。二次大戰後,即1950年,聖經公會在香港成立辦事處,香港漸漸成為全球中文聖經的供應中心。1970年代開始,又出現了多個中文譯本,主要的有呂振中譯本1970)、當代聖經1979、現代中文譯本1979、新譯本1993等。這些譯本各有特色,但和合本仍然是最有影響力的一個。

只是,和合本畢竟是百年前的成品。隨着時代轉變,語文不斷變化,加上近幾十年聖經古抄本的發現如《死海古卷》和研究,而且和合本並不是按原文翻譯的,故此,聯合聖經公會與各華人教會領袖商討後,決定修訂和合本。

修訂工作於1983年展開,修訂原則是要忠於原文、盡量少改和保持原來風格,以及符合今天中文的用法。「和合本修訂版」的新約於2006年出版,全書於2010年出版。

就和合本作出的修訂,其實還有一次在1988年,當時推出的「新標點和合本」按現代中文的標點修正,解決了舊版本只使用頓號和句號的毛病。除標點外,這版本也修正了分段和名詞的翻譯。

繼往開來

翻譯聖經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要把它翻譯成一種源遠流長而艱深的語文,融入一個成熟而深邃的文化,進入一個封建又封閉的社會,就更是艱鉅。可想而知,當年西方傳教士來華翻譯聖經,實在是極其艱辛的任務。然而,先賢定睛神的使命,即使排除萬難,也誓要把神的話語翻譯成中國人民看得明白的文字,他們對神的信心,對使命的忠心,對中國人的愛心,的確配受每個華人致敬與尊崇。今天普世華人能藉母語認識基督信仰,明白聖經教導,以至華人也有不少起來參與聖經翻譯工作者,薪火相傳先賢功不可沒。

參考資料:

1.彭國璋著,聖經的傳遞九之中文聖經的翻()http://www.biblesociety-tw.org/bmag/bmag13/bcome13.htm

2.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http://www.bdcconline.net/zhhant/

3.中文聖經的重要歷程,香港聖經公會網站,http://www.hkbs.org.hk/tw/ content/12-revised-chinese-union version1

4.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American Bible Society's Website http://news. americanbible.org/article/history-of translation-in-china

(感謝香港威克理夫翻譯會同意本文轉載/本文刊登在https://www.wycliffe.org.hk/journal.php?pkey=5#book/13譯經使者 2014年冬季/譯思聆撰寫本文;蒙允刊登)





CBCWD copyright reserved. 技術提供:Blogger.